中文站点
- 联盟概况
- 新闻动态
-
工作委员会
赛事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学术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教育培训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职业规划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创新创业创造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财务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建筑建材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跨境电商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继续教育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数字技术知识产权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品牌促进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数字经济委员会 金融数字化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财政税务委员会 体教融合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投融资服务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公示公告 委员会项目 委员会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职业教育委员会 关于委员会
- 联盟赛事
- 院校之窗
- 资料下载
- 网上办公
“面向冬奥会的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面向冬奥会的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2018年6月9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面向冬奥会的艺术与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仪式暨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ATI)基地承办,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清华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歌华集团、必胜国际、新浪体育、黑弓Blackbow团队等国内外的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现场
大会伊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苏丹致辞,他阐述了冬奥会面临的挑战,并阐明了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大趋势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围绕2022年冬奥会,将学院一直高举的“艺术与科学”这面旗帜落到实处,依靠美学经验、资源、人才,使科技成果更加人性化的同时,让艺术自身得以批判性发展。最后,他希望项目为冬奥会培育更多的艺术、科技和设计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实现清华大学服务科技冬奥的整体规划,孵化高水平的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冬奥创新项目,打造艺科跨界融合的冬奥新生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致辞
随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国家艺术基金-面向冬奥会的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付志勇老师介绍了项目的课程安排,宣布项目正式启动。
“面向冬奥会的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 付志勇
第一个主题论坛环节,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研究员、辰安科技负责人陈涛博士向大会做了《北京冬奥的挑战与科技需求》的主旨演讲,阐述了科技冬奥部署的主要任务和科技冬奥的最新进展。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陈涛博士
韩国平昌冬奥建设支持单位孔成珍代表发表了《高科技助力平昌冬奥会K-ICT馆》的主旨演讲,展示了平昌冬奥会ICT体验馆为大众提供的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体验。
韩国平昌冬奥建设支持单位 孔成珍
圆桌论坛“冰雪运动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机制与生态”,由亚设体育创始人汪洋主持,清华美院副院长马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陈涛博士、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旭东、必胜国际体育创始人高峰、新浪体育冰雪总监杨志等五位嘉宾,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马赛表示,奥运会这样大型的世界性盛会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清华将继续在设计、服务提供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服务于冬奥会;高峰介绍了芬兰冰雪运动中几点值得中国快速借鉴的先进经验,弥补中国与国际冰雪运动的差距;杨志从媒体人角度阐发了媒体对于冰雪运动开展的作用,即提供公众认知渠道和平台、引领社会风潮。
圆桌论坛 冰雪运动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机制与生态
第二个主题论坛环节,黑弓Blackbow品牌总监于博分享了《“冬奥8分钟”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演出核心团队分享参与全程创作》。从前期筹备、创意修改、科技美学的理念升级、方向确定、设计细化、昌平到平昌的演出集训,黑弓团队一直在创作中秉持匠心精神,致力于艺术+科技的文化创意探索,努力在数字时代发掘更多创意的可能性。
黑弓Blackbow品牌总监于博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Peter Scupelli 教授作了《Olympics Projects As Desirable Futures》的演讲,他以Dexign Thinking的视角展开了对冬奥会未来发展的设计的思考,他建议项目组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面向2022乃至2050、2100展开设计,广泛发掘奥运会带来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卡耐基·梅隆大学Peter Scupelli 教授
圆桌论坛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意、设计与实践”,由付志勇老师主持。论坛中嘉宾的发言首先让大家了解到国家推动体育文化的需求与举措,要求项目跨界人才培养不忘初心,以体育为核心,重点加强项目和赛事的体育文化建设与体育文化的研究和IP打造。清华大学形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千哲建议,要关注品牌传播、市场开发与品牌保护以及所在国的文化展现,在技术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等展现出服务价值和创意价值;歌华集团创意设计中心主任兼北京国际设计周总监曾辉建议,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先要做到“去08化”,在吸取和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思维进行全新的创新,让冬奥会成为对自然无破坏、可持续发展的、给社会带来长远价值的赛事;全球“非遗再设计”理论创建人周恒熠指出,要通过设计服务奥运,结合非遗,协同技术、艺术的发现、探索和创新;黑弓Blackbow团队品牌总监于博探讨了设计团队人才引入与培养的问题,希望借助设计与艺术的力量探索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提供体育活动的线下体验方式,让体育文化走出体育场馆,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圆桌论坛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设计与实践
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赛教授与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创新基地主任付志勇老师共同向嘉宾颁发项目课程导师聘书。
国家艺术基金 “面向冬奥会的艺术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项目将于8月正式开始授课,详情请关注“清华美院服务设计研究所”或“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微信公众号。